我国轿车远洋运送利器
“国际500强”我国远洋海运集团旗下
中远海运特种运送股份有限公司运营
到9月2日收盘,我国船只和我国重工的市值别离为1560.88亿元和1135.54亿元,两家超千亿市值的上市公司联合整合,是近十年A股本钱商场最大规划的并购买卖。
处理船只总装事务同业竞赛问题
我国船只和我国重工在公告中表明,此举旨在进一步聚集国家严重战略和兴装强军主责主业、加快船只总装事务高质量开展、标准同业竞赛、进步上市公司运营质量。
船只总装作为我国船只集团军民船事务的中心事务,首要由我国船只、我国重工承当。我国船只是全球造船龙头企业,全球市占率约11%(以竣工载重吨计),也是我国船只集团部属产能最大、工业链最全、技能实力最强的中心军民船只上市公司,旗下具有江南造船、外高桥造船、广船世界等世界闻名造船企业,规划制作才能全面掩盖世界造船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
我国重工则是国内抢先的舰船研制规划制作企业,旗下具有大连造船、武昌造船、北海造船等国内顶尖造船企业及大连船推、武汉重工等舰船配套企业,首要事务包括海洋防务及海洋开发配备、海洋运送配备、深海配备及舰船修补改装、舰船配套及机电配备、战略新兴工业等五大板块。
可见,我国船只、我国重工在船只总装范畴事务重合度较高,构成同业竞赛。而此次重组将处理我国船只和我国重工之间在总装事务范畴的同业竞赛问题。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重组将整合我国船只、我国重工的优势科研出产资源和供应链资源,加快推进我国船只集团内部事务整合,进一步强化主营事务的顶层和谐,有用削减同业竞赛,军船事务将更好协同,民船事务有望构成合力,共拓海外商场,完结工业运营与本钱运营交融开展、相互促进,发挥协同效应,完结优势互补。
本次重组完结后,存续上市公司我国船只的财物规划、经营收入规划、手持船只订单数将领跑全球,成为世界第一大旗舰型造船上市公司。
依据半年报,我国船只本年上半年竣工交给民品船只48艘/403.45万载重吨,较上年同期多交给10艘,吨位数完结年方案的59.87%,同比增加3.20%;修补竣工船只149艘/11.12亿元,金额完结年度方案的54.24%;交给使用工业设备产量7.87亿元;交给海工配备1600吨自升自航式风电装置渠道。
到2024年6月底,我国船只累计手持民品船只订单322艘/2362.18万载重吨/1996.39亿元;修船订单98艘/11.61亿元,海工配备合同订单金额16.36亿元,使用工业合同订单金额13.07亿元。
我国重工本年上半年共竣工民船26艘、277.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7.1%)、84.3万批改总吨(同比上涨10.5%);上半年共接受民船订单68艘、1167.1万载重吨、436亿元,别离同比增加83.8%、230.6%、130.2%。
本年上半年,我国船只完结经营收入360.17亿元,同比增加17.99%,完结净利润14.12亿元,同比增加155.31%;我国重工完结经营收入221.02亿元,同比增加31.05%;完结归归于母公司净利润5.32亿元,同比增加177.13%。
后续,存续上市公司将凭仗强壮的科研立异实力、先进的管理水平和精深的制作工艺、丰厚的产品结构和出产线,捉住职业机会,进步全球职业影响力,继续引领全球船只工业开展,助力我国船只集团建成世界一流船只集团。
央国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继续活泼
这是A股近期的又一严重财物重组事例。本年以来,鼓舞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方针暖风频吹,新“国九条”清晰鼓舞上市公司归纳运用并购重组等方法进步开展质量。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定见(试行)》提出,多措并重活泼并购重组商场。
6月19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024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上表明:“支撑上市公司运用各种本钱商场东西增强中心竞赛力,特别是要发挥好本钱商场并购重组主渠道效果,助力上市公司加强工业横向、纵向整合协同。”
在此布景下,A股并购重组事例层出不穷。统计数据显现,2024年5月以来,沪深买卖所上市公司已发表近40单严重财物重组项目。以科创板为例,科创板公司活泼凭借“科创板八条”,依托工业并购做大做强,推出14单并购重组事例,金额超30亿元,是去年同期的2倍。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在A股并购重组事例中,央国企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继续活泼。8月6日,中航电测发行股份购买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的买卖事项获证监会注册,买卖作价174.39亿元。7月18日晚,华电世界也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华电江苏动力有限公司等8家公司股权,并征集配套资金。
而昊华科技发行股份购买中化蓝天100%股权的并购重组则已完结,两者的中心事务范畴均为高端氟资料,昊华科技经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携手中化蓝天成为全球氟化工范畴的抢先企业。此次重组归于中化集团内首单严重财物重组事务,具有必定的商场标杆含义,亦能在央企之间构成演示效应。
责编:李丹
证券时报各渠道一切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存追查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力。
转载与协作可联络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